眾所周知,安裝商的門檻不高,有的甚至兩個人就可以組一個工程公司,很多人是抱著賺一票就走的心態來的,因此毫無底線的價格戰不可避免。那么對于想要做好口碑、做大做強的企業來說,擺正心態就顯得格外重要。如何保證在低價的市場里維持產品質量,提供后續長達二三十年的運維服務,是值得深思的問題。

東峻自投鑫輝盛屋頂電站項目
行業內卷嚴重,部分企業電費甚至降到五折,一度低于脫硫煤電價,MW級的項目競爭顯然已經達到白熱化。無論開發商還是工程投資商,利潤率普遍低下,長此以往企業便難以為繼。
在光伏市場日益擴張的情況下,雖然大多數企業都能找到部分項目,但無序擴張顯然很難出頭。友商們或許只有齊心協力維護好光伏市場的秩序,保障產品質量、發電量、運維服務,才能讓這個行業更好更健康地發展。
其實仔細觀察不難發現,每次行業大“洗牌”的時候,留下來的大多都是口碑好的工程商,而一旦存活下來,就會新的發展風口,因此做好口碑始終是企業行穩致遠的根本法則。
曾經在東峻不被認可的時候,吳榮礬毅然投下了幾千萬的工商電站,雖然從盈利能力的角度來說,絕不是成長中的企業應采取的最佳策略,但卻能給客戶和合作企業吃一顆“定心丸”。讓大家有理由相信,東峻有這個實力和態度做好渠道代理,最終這也成為東峻的企業優勢之一。
吳榮礬認為,對于安裝商來說,做好自己腳下的市場,擺正態度,方能長久。一方面要在本地區域內,打造屬于自己的品牌,做好產品質量服務,有選擇地挑選客戶。另一方面,要做一些大資本、大投資上的下家,給他們做工程開發和運維。
國內市場是循序漸進的,每個有潛質的地區都會有生存空間。在未來兩年內,隨著組件成本逐步跌回可控范圍,像湖南、廣西等現在比較冷門的市場,都會有較大的發展空間,一旦發展起來,就會有非常可觀的安裝收益。
湖南地處長江中游,光照良好,廣西則是我國西南最便捷的出海口,屬四類光照區,兩地電價水平較高,相對來說都具有一定的發展優勢,但受制于成本上升,發展滯緩。
從去年兩地的新增情況來看,2021年湖南光伏新增裝機總量達到605MW,廣西新增1066MW。近三年,兩地裝機量總體持續上漲,尤其廣西及周邊地區,迎來了空前廣闊的市場空間。


選擇有潛力的地區,充分了解當地的市場行情,逐漸成為每個企業的必修課。考慮好需要什么類型的產品,做一些鋪排和準備,建好倉庫、服務網點等一些本土化的品牌運行剛需,是非常有必要的。
就東峻來說,公司開拓歐洲市場的計劃已經落地,在這之前,吳榮礬提前在歐洲大陸內設置了至少4個倉庫,以匹配歐洲市場的產品需求量。通過前期產品預備,保證中小型客戶能在下單后的12個小時內到貨,大大提升了東峻的反應速度,增強了公司在當前國際情勢下的競爭力。
此外,吳榮礬也發現,雖然大方向上政策是利好的,但像福建等當地沒有利好政策的省份,僅僅依靠政策紅利是行不通的。那么就要憑借企業自身的投資收益率站穩腳跟,讓更多的業主和投資方認可在福建也有很大的市場,從而得到更大的發展空間。
具體來看,今年第一季度福建簽訂了70MW的組件訂單,較之前實現了爆發式增長。在這個過程中,并沒有新的政策激勵,而是行業本身在這兩年中始終處于增長態勢,保障了東峻的項目增量,同時也反向對市場輸出了“福建很有前景”的概念。

就福建省來說,近年來業主自投比例持續增加,逐漸成為福建省光伏發展的特色。據吳榮礬預計,2022年福建省的裝機量同比增長在2-3倍左右。2022年自投與第三方大型項目的體量差不多,甚至自投會更多。尤其是今年開放了地面電站指標,也可能成為一大熱門產業。
這種爆發態勢不僅僅是福建,很多別的省也是如此。因此,在當前發展空間非常大的情況下,最重要的是維穩各個產業鏈,保障正常運行,讓公司能夠穩定地做下去。
吳榮礬的態度,正是對客戶負責。他承諾少一度電就賠付兩度電的錢,盡量用最好的設備,把工程的管理做好,讓每座電站的質量都實現可控化、穩定化,避免發生事故。
同時,吳榮礬認為,福建省今年第一季度戶用租賃比例占到70%左右,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受到了組件價格上漲的影響,安裝商沒有利潤,在同等的情況下,就會選擇給租賃企業做開發和工程,這也是等待價格下跌的一種表現。

了解到,受制于硅料、電池片等原材料大幅提價,組件價格難以壓縮,光伏產業中下游普遍承壓。越來越多的安裝商轉而選擇承包租賃企業的項目,致使福建省戶用租賃項目比重增加。

總體來看,組件價格只要能控制在1.9元-2元之間,對工商業自投項目的影響就沒有太大影響。而且從上述東峻第一季的出貨量來看,影響也確實不大。最大的變化就是客戶群體從原來的戶用客戶,變成了工商業客戶。
也就是說,組件價格的持續上漲對戶用租賃影響要更大一些。那么在價格波動的情況下,怎么維持穩定呢?

在吳榮礬看來,對客戶和項目進行有效地篩選,是非常有必要的。如果價格已經跌到成本線了,就沒有必要做,除非做好了不掙錢的準備。不然,就必然要在輔材上做減配,而這種減配的危害往往是不可控的,得不償失。因此,寧愿不做,也不惡意做低價,把品質降下來的工程沒有太大的意義。
老百姓或許會因為低價選擇這樣的品牌一次,但吃了產品和運維的虧后,一定不會再選擇這個品牌,口口相傳就難以打開市場。因此,只有在當地口碑好的、存活年限長的工程商,再結合大品牌的產品,才會有源源不斷的項目,公司就不會變成一潭死水。
光伏每天都在變,光伏人要隨時警惕行業動態,十分辛苦。但正因為光伏行業是資源整合型的行業,也是資金密集型很強的金融行業,才顯得行業內各個環節的配合更加重要。堅持下來就會發現,光伏的感染力很強。
從事光伏行業讓吳榮凡得到了大家的認可,找到了人生價值。光伏行業也正從紛亂復雜慢慢轉入穩定,沉淀下來的終將是有商業信譽和口碑的企業,因此客戶、廠家、合作伙伴的認可,就顯得尤為重要。
因此,做好眼前的小市場,服務好已有的客戶,與客戶形成合作伙伴的關系,保證長期往來,或許會是各家本土光伏企業篤行發展的一大要素。